查看原文
其他

疫情海啸来临,新冠检测阳性怎么办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美华医师 Author 徐宇红

俄俄

作者:徐宇红
美国辛辛那提退伍军人医院急诊科医师

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有两年。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变异株层出不穷,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。截至2021年12月25日,全球已有超过2亿8千万人感染了病毒,更有高达540多万的人为此丧生。美国的死亡人数也已经不幸地超过了83万。

2020年底被FDA紧急授权的二支mRNA疫苗曾给大家带来厚望。然而,新变种Delta 的高传染性让疫苗终结疫情的美梦破碎了。虽然仍能防重症和死亡,但疫苗防感染的能力下降了不少。如今,从南非又传来了传染性更高的Omicron变异株,其免疫逃逸功能更強。虽然第三针疫苗加强针能让防感染能力再次上升到70%以上,但30%左右的突破性感染不可避免,更何况美国至今仍有9千万人未有接种疫苗。他们被变异株感染的机会只会更高。

或早或晚,可能我们都会遭遇新冠病毒。怎么办?



— 1 — 

尽早诊断


如果有类似感冒症状或者近距离接触了新冠阳性的人,怎样尽快知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?

及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轻症转入重症,早期诊断就非常重要了。说到新冠检测,现今常用两种方法:快速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。

抗原检测速度快,15-2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。常温保存,药店都有卖,有些地方可以免费领取,方便自测使用。抗原试剂检测法特异性不错,但敏感性不算高,如果无症状感染,敏感性大约只有30%,不过有症状者效果就不一样了,尤其加上动态监测,即每三天测一次,敏感性能达98%以上,而且结果如阳性,基本上可以认为病人有传染性。

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,都接近100%,不需动态监测。但是核酸检测也有缺点,因为太敏感,几个病毒片断,甚至死病毒片段也能测到,这样的阳性结果并不意味着病人有传染性。另外核酸检测出报告时间要慢一些,尽管在机器上的时间只需45分钟,但要送到检测中心,拿到报告经常是1-3天后。

由于Omicron变异株能够逃避以前的毒株和疫苗激发出来的抗体,很多人担心如今的核酸检测方法会不会漏检。FDA已经介入此事,也发现下面这三个实验室的结果会出现假阴性:Applied DNA Sciences, Meridian Bioscience, Tide Laboratories.  好在这3个实验室占美国的检测比率很小,估计也会被美国市场很快淘汰,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美国的核酸检测。



— 2 — 

居家隔离


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后我们该怎么办? 首先,不要恐慌,因为绝大多数的被感染者会是轻症甚至有40%的人无明显症状,尤其是打过疫苗的人。

常见症状:出现轻度症状的病人一般会有发烧,寒战,疲惫乏力,食欲不振,头痛,肌痛,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,喉痛,咳嗽,胃肠道症状如恶心,呕吐,腹泻。重症症状则可能会出现胸痛,呼吸困难,甚至缺氧等。

居家隔离的时候,要注意几点

  • 休息好,不要脱水,尤其有腹泻的病人,多饮用含电解质饮料,有营养的汤汁,补充维生素。还应尽可能摄入蛋白质,帮助身体抗击病毒。

  • 联系家庭医生,及时评估病情。

  • 可以交替服用泰诺(Tylenol), 布诺芬(ibuprofen)类的药物降烧,止痛(当然前提是没有使用禁忌症)。有咳嗽的也可用药店的止咳药。

  • 家里准备好手指血氧仪,以便监测。

  • 有医生建议俯卧位也会有帮助。

即便是轻症,也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。那什么时候应该去急诊室或去看医生呢?



— 3 — 

高危人群


这里先要说一下什么是新冠高危人群。这些人群之所以被称为高危是因为他们一旦感染新冠,很容易从轻症转成重症。下面是这个人群的定义:

  1. 高龄,大于65岁。

  2. 肥胖,BMI高于25(如果你不了解BMI的计算方法,可以在网上查,输入你的身高与体重就能算出)。

  3. 基础疾病:糖尿病;肾功能不全;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、肺气肿;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、中风、冠心病、心衰;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症等。

  4. 免疫缺陷病人。

  5. 孕妇。

  6. 使用医疗器械如气管插管,胃管,正压呼吸器等。

  7. 癌症病人,血液疾病病人。

如果是高危人群,一旦出现前面提到的症状,无论是否打过疫苗,应该马上检查是否有感染。



— 4 — 

什么时候去就医?


高危人群一旦确诊,请尽快联系家庭医生评估病情,去急诊或指定的输液中心接受抗新冠单克隆抗体静脉点滴。如果不是高危人群,感染了新冠,虽然绝大部份人都能自我恢复,但也不要在家里硬挺。记住一条,身体感觉很难受就应该去看医生或直接上急诊。如头痛难忍,用过前面列述的止痛药无效,或食欲不振,恶心难以进食,腹泻过度,极度疲乏无力,这都应该考虑去急诊室了。如果自测血氧饱和度降低明显,也要跟医生联系。急诊室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治疗,如输液,止呕等等。另外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病人是否需要住院,有时住院是给予更多的支持治疗,并非一定是因为重症。如果害怕去急诊室,可以给家庭医生打电话寻求帮助。



— 5 — 

早期治疗


再生元药厂是第一个生产出这种单克隆抗体的公司,他们的临床试验表明症状开始5天之內使用,可减少80%的病人发展为重症入院。实际临床应用指征是症状开始10天之內都可以输入这个抗体,当然用常识思考都可以明白这个抗体用得越早越好,因为这些抗体能结合病毒,然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行凶作恶。要申明一下,抗病毒单克隆抗体还只获得FDA紧急授用权,并没有最后完全批准。不过这些抗体已经有上百万的人用过了,包括前总统特朗普,没有听说有什么显著副作用。输液中心为了保险起见,也会输完液后再留观病人一个小时。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不适,恶心, 呕吐,高血糖,发烧,体虚等等。

如今在美国的医院里,常见的有三种单克隆抗体,一是最先出产的再生元药厂产品, 二是礼来公司的产品,三是葛兰素史克药厂的产品。可惜前面二种抗体对已占据全美的Omicron变异株已无效,所幸葛家的单克隆抗体仍能力压Omicron。因此,尽管Omicron来势汹汹,众位父老乡亲,别慌, 咱们还是有应对办法。

另外,单克隆抗体对预防新冠感染也有帮助。今年八月FDA授权再生元抗体可以用来给暴露于新冠病人的人预防新冠,条件是高危人群,年龄至少12岁,体重40公斤以上,在24小时内与新冠病人近距离(2米之内)待在一起超过15分钟以上。不过如今对于已在美国占优势的Omicron该抗体已经无效了,真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。12月8日,FDA又授权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长效抗体可以用来为免疫缺陷的人群(尤其打了疫苗却没有产生抗体或足够的保护性抗体)或对疫苗有強烈副作用的人群预防新冠。此抗体需打二针,保护性可长达六个月。幸运的是,这个抗体中和Omicron 变异株的效果仍不错。

12月22日,美国FDA批准了紧急使用辉瑞公司的Paxlovid,一个直接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药,但只用于高危人群。该药物实际是两个药物的结合物,通过抑制病毒的一个重要的蛋白酶,从而打乱病毒的复制而使病毒不能繁殖,其临床⅔期试验中显示,如早期使用(症状出现五天之内)可以避免89%的人转成重症或死亡。而另一大公司默克的口服抗新冠药molnupiravir却出师不利,其临床实验的最后结果只显示30%的防重症与死亡的有效性。估计这个药可能折戟沉沙了。

总之,尽管新冠病毒仍很猖厥, 但“魔高一尺, 道高一丈”,人类能对付病毒的武器也在不断增加。



— 6 — 

密切观察2周


高危人群要注意,虽然有单克隆抗体帮助,并不意味着你就进了保险箱,前面也说过打单克隆抗体必须是越早越好。临床上也观测到与流感情况不同的是,有不少新冠病人前一周觉得身体还好,以为没事了,但第二周可能情况急转直下,住院病人很多都是因为第二周病情恶化后造成的,所以染上新冠千万不要掉以轻心,仍要小心应对,最好家里备有手指血氧仪和血压计,确诊后两周密切关注。如果血氧低于93%,哪怕没有呼吸困难,或收缩血压低于100,就应该马上去急诊室了,因为这可能预示轻症转重症了。

而至于如何治疗新冠重症,就不在这篇文章详述了,“术业有专攻”,就让专科医生去应对吧。但有一句话,我们虽然还没有找到对付新冠重症的灵丹妙药,但与新冠刚出现时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。住院死亡率已经大大下降了。

总之,如果得了新冠,要有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心态,保持冷静,从容而小心应对,“因病得闲殊不恶,安心是药更无方”。


现在,新变种Omicron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霸占了美国。有些天性乐观的人基于南非以轻症为主的报道,视Omicron为新冠的终结者。我不敢那么乐观,因为不同国家人口年龄结构,以前新冠感染程度,疫苗普及程度不同,疫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。但“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” 在春天确实降临之前,大家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吧:打疫苗,戴口罩,勤洗手,保持社交距离。在这冬季严寒的日子里,祝大家健康安宁,过一个平安喜乐的节日。


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(SCAPE)The Society of Chinese American Physician Entrepreneurs

网址:www.scapeusa.org


copyright © 2015-2021, All rights reserved
本公告文字与设计受美国版权法保护
欢迎在征得书面同意后全文转发
请勿擅自改编、摘录、转载
违者 SCAPE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

作者:

徐宇红 - 美国辛辛那提退伍军人医院急诊科医师

审稿:

陈雄鹰 - 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杰克逊医院医院医学科医师
黄鹂 -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Doctors Medical Center 住院部医师

主编:

Gloria Zhang -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病理科医师

执行编辑:

杨书伟 - 安谱佳®全球医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